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發牙了

從高雄回來後,多多在家閉關吹了兩天的冷氣,


整個人冷卻下來後,紅疹及痱子的情況已經大幅改善,


睽違已久的水蜜桃肌再度悄然出現,白裡透紅的臉頰令人忍不住想咬一口...


雖然高雄的大太陽讓多多吃不消,


但或許是大量的陽光讓多多體內的維他命D轉化成鈣,


沒想到回台北兩天後(5/17),多多竟然"發牙"了!!!!


發牙的位置就是下排右邊的門牙!


還記得多多大概一個月的時候,我就發現下排牙齦有一個地方有點泛白,


那時候還擔心可能是鵝口瘡,


問了樓下的牙醫師鄰居才知道,


有可能是多多那邊的牙齦較薄,雖然牙齒還沒長出來,但是已經可以看到牙胚。


因此當前天看到那個小白點時,我仍以為只是牙齦泛白,


但掰開多多的嘴唇仔細一看,才發現那真的是牙齒耶!!!!


為了再次證實,我還伸手去摸摸她的牙齦,果真是粗粗刺刺的,


喔!!多多的小門牙真的已經冒出來了!!!!!


這.......會不會太快了呀~她才四個半月耶!不是要到六個月才會長牙嗎??


這顆牙齒來的太突然,讓我這個媽有點措手不及,


趕緊翻閱我的秘密武器--新生兒父母手冊(遠流出版)才知道,


原來多多早已有長牙的徵兆,只是我一直覺得沒那麼快而忽略了。


書上說:一般而言,寶寶約七個月大左右開始長出第一顆牙,不過牙尖卻可能在三個月大時就已悄悄瞧見;有的卻要拖到12個月大才漸長牙。長牙的速度深受遺傳影響,所以如果夫婦兩人小時候長牙很早,則寶寶大概如此。長牙的徵兆大約會比你真正能看到牙齒冒出早兩三個月出現,這些徵兆因人而異,不過大致不出以下幾種:


1.流口水:寶寶從十週到三、四個月大左右開始流口水,長牙尤其會刺激口水的分泌。


2.下巴或面部起疹:寶寶的下巴及臉部皮膚可能因和唾液長期接觸而過敏發疹。


3.輕微的咳嗽:過多的唾液會使寶寶出現反胃或咳嗽的現象。只要不是感冒或過敏,那就無所謂。


4.啃咬:寶寶想藉由啃咬的施力以減輕牙床下長牙的壓力。


5.疼痛:發炎是柔軟的牙床組織對付迫近的牙齒唯一的辦法,對某些寶寶他會造成劇痛,有些寶寶則絲毫沒有感覺。


6.易怒:當齒尖愈來愈逼近牙床頂端,發炎的情形愈嚴重,不斷的疼痛使寶寶變得易怒。同樣的,寶寶所需忍受的時間長短也各不相同,有些會持續幾週,有些則只有幾天或幾個小時。


7.拒絕進食:長牙的寶寶在餵奶時常變的浮躁不定。他可能因為會很想塞個東西進嘴巴而顯得急欲吸奶,但一旦開始吸奶又會因吸吮的動作而使牙床疼痛,於是又顯得對吸奶毫無興趣。


8.腹瀉:這是個見仁見智的說法,有些醫生覺得腹瀉與長牙的關聯有可能是吞下太多的口水造成大便鬆軟;有的大夫則否決此說。


9.輕度發燒:發燒和腹瀉一樣,醫生也是各持不同意見。畢竟寶寶長第一顆牙的時間正好是失去來自母體免疫力的時間,因此也容易發燒或感染。不過,牙床的發炎的確會引起輕度的發燒(低於˙38.3度C)。為了安全起見,如果發燒持續三天以上,還是該去看看醫生。


10.不眠:寶寶不只是在白天長牙,晚上也一樣在長。寶寶常會因牙不舒服而整夜不眠。如果寶寶突然驚醒,不要急著哄她或餵食,看看她自己能否安定下來,這種情形多半發生在長第一顆牙及臼齒時。


11.牙床出血:有時候,長牙會造成牙床內出血,形成一個瘀青色的肉瘤。這沒什麼好擔心的,多數醫生建議讓他們自然分解消散。冷敷可以降低疼痛,並加速內出血的消失復原。


12.拉耳朵、摩擦臉頰:牙床的疼痛可能沿著神經傳到耳朵及顎部,尤其是長臼齒時。


<以上是引用遠流出版的"新生兒父母手冊">


上述的12項徵兆,多多有五項(藍色標題),看來多多可能是各"早熟"的孩子。


調閱之前去清境農場的照片,才恍然大悟,


原來那時候多多一直用食指在"ㄌㄨ"她的牙齦,


可能就是因為牙齒快長出來,所以牙齦不舒服。



更沒想到她還自己翻給大家看...真是太厲害了!!



4 則留言:

  1. 卡洛的小姪女, 也和多多差不多時間發牙
    不過, 她老是拿卡洛姑姑的手指頭來磨牙..哈~

    回覆刪除
  2. 見證奇蹟的時刻
    就是將手指伸進嘴巴
    -------------------- 拉開
    如白玉米粒般若隱若現
    成功!!  多多真棒

    回覆刪除
  3. 記得快把蘇菲長頸鹿給她玩,她會很開心的!幫她拍吃蘇菲的相片,一定很可愛!

    回覆刪除
  4. 在明尼亞波利的克拉拉才在啃冰毛巾而我小兩個半月的乾女兒已經發牙了 是台灣的氣候讓baby也熟得比較快?

    回覆刪除